1、中国之最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3、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
皇帝是我国古代专制君主的称谓之一。在甲骨文、金文和上古典籍中,已屡见“皇”“帝”等称号。许慎《说文解字》:“皇,大也”“大君也。”近人汪荣宝先生认为皇是祭祀时戴的一种冠(帽)。它本是一种有羽毛装饰的冠。供祭祀或祈雨时跳舞用。“皇”又是“对先代或神明的尊称”,又是传说中远古的帝王。《风俗通义》说:“皇者,中也,光也”。因而“皇”是至高无上、光明无比的神圣称号。
“帝”,据其甲骨文字形,近人王国维说它是花蒂的全形。上面像花的子房。外面像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像雌雄花蕊。《说文》:“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起于商代末期,商王生称王,死称帝。所以“帝”作“帝王”用,是它的假借义,由于“帝”被假借用作“天帝”或“帝王”,于是后来又造了一个从“艹”(草)“帝”声的形声字“蒂”来代替它,“帝”本义是“花蒂”。由于“帝”(花蒂)能生花结果,故古人将主观想象中能生育万物的“天神”称为“帝”。后亦用指人君、帝王。《白虎通义》称“得合天地者称帝”,也就是说,帝是统御万众,象征人间权力的称号。
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但“皇帝”一词的使用却始于秦。
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败,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等。
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自认为这是自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议改称号。李斯、王绾、冯劫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去“泰”留“皇”,并吸收上古“帝”号,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袭用。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性质:是全球性的重要的国际
目标: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的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手指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B.世界银行是一个主要协调对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其目的在于对成员国提供用作生产投资的贷款,以促进会员国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长期均衡增长。
作用:
A、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
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5、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单分析?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缺点在于,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正确的。缺点有三:把哲学上讲的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讲的物质 ; 缺少辩证思想 ;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③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组成。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世界、对人和世界的关系、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即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第三,科学和人类实践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性,但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