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料首页 > 行测常识 >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2)

时间:07-04|来源:行测|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1、“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
    齐国的威王即位三年以来,只爱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一些大臣对齐威王的做法非常反感,可是又都敢怒不敢言。
    其中有个聪明的大臣叫淳于髡,一天,他去见威王说:“大王喜好猜谜语,我有个谜语想说给大王听听。”威王连忙说:“你快说吧!”淳于髡说:“有只大鸟飞进了您的宫廷,飞来三年了,不飞也不鸣,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齐威王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是用鸟比喻我啊。于是会心地笑了笑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呀!它不飞便罢,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它不鸣便罢,一鸣起来就能使人惊奇!”从这以后,齐威王专心政事,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国家的措施,又组织力量反击侵略。齐国的形势迅速好转,威望也因此提高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常用来比喻一个人平日没有什么特殊表现,但突然一行动就能干出十分惊人的成绩来。

2、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统称庙。由于“庙”是人们最尊敬的所在。故后来将皇帝的宫殿称之为“庙堂”或“廊庙”。皇帝与大臣的对策也被褒称为“庙算”或“庙议”。皇帝死后,追赠的谥号便也称为“庙号”。
    哪些人死后可以人庙呢?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死后方可人庙,享受人们祭祀礼拜。故《后汉书》梁统传附梁竦传说:竦“尝登高远望,叹息言日: “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我国各地的庙,都是祭祀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如关帝庙、岳庙、孔庙等。
    了解了庙,也就清楚了寺庙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确切地说,寺是和尚修行和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寺。而庙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而供奉优秀人士的。寺里的佛,是超然世外的;而庙中的神,则是人的偶像化。人们在寺里祈求,是精神的追求;在庙中祭祀,则往往是对功臣的缅怀。

3、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清)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是《闲情偶寄》(清)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南朝,齐)

4、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是《七略》(汉)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第一部建筑专著是《营造法式》(宋)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唐,陆羽)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书是《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明)

5、古代对教师的别称
    师:历朝对教师的约称。
    老师:为宋元时期“小学”教师的别称。
    师父、师傅:对教师的尊称。
    师资:先秦尔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
    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于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谓“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即后之“国子监”)教师,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宋代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称谓,至元明清之县学循之。
    教习:明朝人选翰林院的进士(即庶吉士)之师称“教习”,至清末,学堂兴起,其教师仍用其名。
    经师:汉代尔后历代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的教师称之“经师”。
    训导:明清时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职皆称“训导”。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之尊称。
    山长或院长:弟子对书院中授徒讲学教师的敬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文章关键词:  

编辑:行测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1)

下一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