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简介
一般人们把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统称为超级细菌。它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2013年以英国为发源地的超级细菌已经开始在多个国家被发现。据美国媒体报道,这种超级细菌被称为LA-MASA超级细菌,主要存在于禽类体内,感染率极高,但是对人体危害很小。
2016年5月26日,美国卫生官员报告,美国发现首例对所有已知抗生素有抵抗力的细菌感染病例,如果这种超级细菌传播,可能造成日常感染的严重危险。
定义
“超级细菌”泛指临床上出现的多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多药肺炎链球菌(MDRSP)、多重抗药性结核杆菌(MDR-TB),以及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等。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产NDM-1耐药细菌,即携带有NDM-1基因,能够编码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与传统“超级细菌”相比,其耐药性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数种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而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这被称为 “泛耐药性”(pan- drug resistance,PDR)。[2] 而2015年11月18日《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发表的发现的多粘菌素MCR-1基因型耐药菌,它仅对多粘菌素这一种抗生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并非这里所描述的超级细菌。
演变历史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至今(2016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形成原因
是由于环境卫生死角多年长成的
滥用抗生素是超级病菌产生的第二原因
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是抗生素被滥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全世界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我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病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病菌相继诞生。过去一个病人用几十单位的青霉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没有效果。
基因突变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抗生素的滥用则是这类细菌今日如此盛行的导火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原平衡中的优势种被淘汰,而这种“抗抗生素”的细菌则顺利成长的成为了优势种,取得了生存斗争的优势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繁衍、传播。综上,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主要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寻找解决途径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抗生素等物质的使用。
感染症状
因为不同的细菌感染有不同的症状,而超级细菌不会产生新的疾病,只是对抗生素没有反应了,所以比如说原来这种细菌感染是什么症状,当它转化成超级细菌时,它仍然是这种症状,只是较难治愈。
传播方式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证实;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病毒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
社会危害
由细菌引发的疾病曾经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每一种传染病用抗生素治疗都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改变了这一局面。每年在全世界大约有50%的抗生素被滥用,而中国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于药物的滥用,使细菌迅速适应了抗生素的环境,各种超级细菌相继诞生。由于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无法控制,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这一数字到了本世纪初上升到2000万。死于败血症的人数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于超级细菌带来的用药困难。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在发达国家,有5%10%的住院病人发生过一次或更多的感染。美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约为200万,死亡90000人,经济损失达45亿57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要高出发达国家2倍20倍。中国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左右,但漏报率很高,可达50%以上,致死率尚不清楚。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及手术切口感染等。
预防措施
自身预防
1.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抗生素,是预防超级病菌流行的最重要的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或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公众应慎重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坚持“四不”原则: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
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正确洗手,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如果去医院探视VRE感染的患者,应听从医院有关人员的指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因探视而感染此种疾病。
4.自身免疫力是最好武器:由于“超级细菌”难以治疗,对付它最好办法是防御。
全球监控
美联社分析,这种超级细菌虽恐怖,但控制它的传播并非没有办法,毕竟迄今感染患者人数较少。英国伯明翰大学分子遗传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托马斯说:“我们可能正处于新一轮抗生素抗药性的初始阶段,我们仍有能力阻止它。”他认为,良好的监控和疾病控制程序可以阻止超级细菌传播。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微生物学专家约翰·皮特奥特这般评论《柳叶刀传染病》那篇关于超级细菌的报告:“应该用极端严密的监控阻止多重抗药性细菌传播。”他建议国际社会加强对超级细菌的监控,尤其是那些推广“医疗旅行”的国家。
科学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和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在对既往收集保存的菌株进行检测时,检出三株NDM1基因阳性细菌,也就是俗称的超级细菌。其中,两株细菌是由宁夏自治区疾控中心送检,菌株分离自该区某医院的两名新生儿粪便标本;另一株由福建省某医院送检,菌株分离自该院一名住院老年患者的标本。
世卫呼吁
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呼吁,为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全球应作更大努力,通过开发和使用临床诊断手段,并采用日益改进的全球信息技术,追踪和控制耐药性问题的扩散,避免不断出现“超级细菌”。
药物管理
人们致力寻求一种战胜超级病菌的新药物,但一直没有奏效。不仅如此,随着全世界对抗生素滥用逐渐达成共识,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怀疑的同时,也遭到了严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时,抗生素的研究和发展却渐渐停滞下来。失去抗生素这个曾经有力的武器,人们开始从过去简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寻找对抗疾病灵感。找到一种健康和自然的疗法,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超级病菌的进攻,成为许多人对疾病的新共识。
治疗方法
抗生素疗法
对“超级细菌”起作用的抗生素有两种,一种是多黏菌素,另一种是替加环素。但英国卫生防护局抗药性监测实验室负责人利弗莫尔说,多黏菌素具有毒副作用,而替加环素只能用于治疗部分种类的细菌感染,都不适合大规模使用。
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以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稀类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稀类联合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稀类等。应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代表性抗菌药物
1. 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对产NDM-1细菌MIC90值为2-8mg/L,敏感率56%-67%。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2. 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B和粘菌素两种。粘菌素对产NDM-1细菌MIC90值2-32mg/L,敏感率89%-100%。小样本研究提示单用治疗效果差,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口服不吸收,需要静脉注射给药,肾毒性明显。
3. 碳青霉烯类:产NDM-1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但体外MIC值差异较大,个别研究发现,对MIC值低(<4mg/L)的感染有一定疗效,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4. 氨基糖苷类:不同药物间呈部分交叉耐药,中国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肠杆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具有一定敏感性。对轻、中度感染可以单用,重度感染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用药期间注意药物耳肾毒性。
5. 氟喹诺酮类:肠杆科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突出,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
6. 磷霉素:体外研究表明对部分耐药菌有效,但缺乏临床研究数据。
研究成果
不怕所有抗生素
英印研究者发现,这种可能源于印巴地区的“超级病菌”能让病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抗生素是人类抵御细菌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武器。但是,这种武器遭到巨大挑战。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2010年8月11日刊登的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它可以让致病细菌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这种“超级病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
并非无药可医
香港病例早已治愈出院。瑞典的两例感染者经过综合治疗,也已经治愈出院,感染“超级细菌”并非无药可医。香港卫生署宣布,英美等国相继发现的新型“超级细菌”NDM-1,早于2009年10月已经被发现存在于香港一名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
徐小元还认为,“超级细菌”这一名字并不准确,而且容易被人误解,称为“多重耐药菌”或者“多重肠杆菌属的耐药菌”更为准确。对于“超级细菌”的产生,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是抗生素的滥用。他提醒公众,抗生素药应该规范使用,而不能滥用。
临床试验
2015年6月4日,德国教育和科研部发布新闻公报说,德国高校和企业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出一种新型药物,可抑制被称为“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这种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研究人员正准备将这种蛋白制成的药物用于临床试验。
编辑:行测
上一篇:行测常识:“死亡之花”水晶兰
下一篇:行测常识:猩红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