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医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医的“四诊法”是扁鹊所总结得出的
B.“五禽戏”是华佗模仿狮、鹿、熊、猿、鹤5种动物所刨的中国传统健芽方法
C.“医圣”是指东汉末年的张仲景
D.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战国时期的扁鹊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A项正确。
“五禽戏”的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B项错误。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C项正确。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D项正确。
【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行测中多次涉及,我们有必要对其做一个全面的梳理。
一、天文
(1)先秦时期:
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数学
(1)两汉时期: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
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三、物理
战国时期:
《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四、医药学
(1)先秦时期:
战国时期的扁鹊被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
(2)两汉时期: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
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②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4)明清时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五、地理学
(1)南北朝时期:
①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②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明清时期:
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 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六、建筑学
(1)隋唐时期: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宋元时期:
①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②金代的卢沟桥闻名中外。
七、著作成就
(1)农学专著:
①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明朝时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手工业专著。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2)科技论著:
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生产技术综合著作: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编辑:中政行测
上一篇:行测常识:必须熟悉的地理常识
下一篇:行测常识:常识高频考点,都在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