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干货知识,内容同样很多,公众号发布的仅仅是前言,完整版请点击文章左下方的阅读原文。
关于这个系列,我首先还是需要跟大家强调一下我编写的目的。
今天发布这个系列的第二份,关于这个系列,我需要先跟大家说明一下这个系列的意义。
第一, 引起大家对真题卷的重视,提高真题卷的利用价值。真题卷到底该怎么利用?我觉得至少有三个价值,一是在学习前通过对真题卷的研究,能够明确学习的重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二是第一轮学习后的实战模拟,做完后要再次认真分析题目和解析,反思自己本应该避免的失误,哪些知识点还没掌握,就要再针对性去回顾课程,多做专项练习;三是做好归纳和总结,思考在实战中该怎么更好地分配时间,比如每个题型可能都具有两头难中间大部分题目都很简单的特点,知晓了这个情况,我们就不会被开头的难题所吓住,不会影响心态。
第二, 逐题型解答学习的困惑,每个题型到底该怎么突破瓶颈。
第三, 聚集每个题型的经验分享,展开讨论,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信心和方法。每个题型,社区内都沉淀了很多有用的经验贴,我会把它们捞起来,再次分享给大家。
ok,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将分两部分:第一是2016年省考真题上的逻辑填空精析,也包括我个人针对逻辑填空的一些再思考;第二是小伙伴们曾经分享过的逻辑填空经验贴。
依然先给大家看一下后台统计的正确率:
对于羊v们来说,前三类肯定不是问题,第四类自己应该能琢磨明白,我们把正确率在50%以下的四个题目分析一下。
例题1:
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______中。这里所谓的礼治也许就是通常所谓的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______,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
A. 形态 歧义
B. 模式 偏差
C. 情态 误解
D. 形势 干扰
【解析】这个题目正确率不到30%。
首先,依然要明确,做逻辑填空要三管齐下:一是分析语境,寻找上下文的呼应;二是词义辨析;三是语感。需要提醒的是,三者的使用顺序没有先后,综合运用,结合排除法,快速选择,不要过于纠结。
第一空,单看第一句话,并没有任何呼应点。有些小伙伴可能有个疑问,这时候是继续往后面读,去找可能存在的呼应,还是看选项,根据语感、搭配、词义的差别来排除以缩小范围?我建议是先看选项,因为不一定有呼应点,而一般都能根据语感、搭配、词义的差别来缩小范围。观察第一空的四个选项,读起来比较拗口的是“形势”。当然,如果排除不了,就赶快继续往后面读,也许突破口在第二空。
很明显,没有“引起偏差”和“引起干扰”的搭配,我们常见的是“出现偏差”和“受到干扰”,排除BD。有些小伙伴可能有疑问:有时候搭配好像不可信,命题人不是喜欢反语感吗?要注意,逻辑填空不能太纠结,不要追求100%有把握,不然你会学得很痛苦,至少在做题时不能纠结,想较真?放在做完,放在考后再尽情吐槽。退一万步讲?逻辑填空原文中就一定用得是最恰当的吗?不一定。不过命题人选材料肯定是去尽可能选用最规范的,以避免争议。
Ok,继续往下分析。这时候就到了决定是否能做对的关键一步,也就是很多小伙伴最无奈的“二选一往往选了错的那个”。我一直强调要注意做题的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对于一张试卷、一个题型如此,对于一道题也是如此。这个题,前面的步骤尽可能快,最后一步要慢下来,认真辨析词义、寻找呼应点。歧义,是指有不同理解,但都没错。误解,则是错误的理解。抛开材料,单看“人治”和“礼治”,两个词差别很明显,不太可能出现歧义,所以肯定选C。
当然,这是瞬间的灵感,考试时不一定能想得到。但是这种能力其实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我们现在的阅读基本上是用手机快读,甚至都不怎么看内容,看完标题就奔评论区去了,长此以往,我们会不会已经不习惯、甚至丧失了精读的能力?这是不是有些小伙伴出现阅读困难、阅读烦躁的原因?所以再次建议大家在备考期间阅读一到两本纸质的有内涵的书籍。
如果这个灵感没有爆发出来,就得老老实实找呼应点了。材料说“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这是典型的把礼治误解为“人治”了,所以选C。
编辑:中政行测
下一篇:如何突破类比推理80%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