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料首页 > 答题技巧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真题精解

时间:05-04|来源:步知资讯|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今天分析的是2015年联考的片段阅读,共20个题,我们照例先看后台统计到的正确率:

微信图片_20190504151723.jpg

  正确率达到60%的题目,我们认定为中等难度以下的题目,只要经过系统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巧,都是能做对的。我们只分析另外6题,其中有2题在课程中已经讲过,我们就不再分析了。另外要注意的是这6题有4道题正确率在30%左右,这种题是极具难度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对于这4题,我会详细说明我的观点,欢迎讨论。

  例题1:

  “商业信誉”无疑指向的就是“信用”和“名誉”。它是指社会公众对具体商业主体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如该商业主体自身存在问题,经媒体曝光后信誉大跌、名誉扫地,这种损害实则是由主体自身的问题所带来的。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并无违法,反而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媒体曝光商家不守信誉的行为不违法

  B. 商家自身问题造成信誉损害不受法律保护

  C. 法律对损害商业信誉行为的认定十分审慎

  D. 应出台法律保护媒体对商家进行舆论监督

  【解析】

  此题问“意在强调”,如果能够找到“中心句”,答案就比较容易确定了。

  首句加上第二句的前半部分都是在介绍“商业信誉”的含义。然后说“在刑法上,并不是所有‘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都将构成犯罪”。第三句举了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损害商业信誉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最后一句,其实是第三句的延续。

  分析完,这段话的逻辑结构就很清晰了,先通过“商业信誉”的含义引出核心观点,然后具体解释什么样的不构成犯罪。

  A项是对“核心观点”和“具体解释”的合并、精简,应该就是答案。

  我估计选B的比较多。选B是因为读材料不仔细,注意核心观点是什么样的行为不“违法犯罪”,而不是“不受法律保护。

  C项,估计没人选。

  D项可能也有不少人选。有些同学不知道在哪听说的,一见到“意在强调”就选对策,还总是振振有词地跟我争论,我表示有点无奈。D项这个表述明显有问题,注意材料中说媒体监督商家已经说了是不违法的,那言下之意肯定是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不然何谈“违不违法”?没有法律可依,怎么能说不违法?

  对于这个题,我其实还是有蛮多话想说的,但我先忍着。很想知道大家选什么?理由是什么。

  例题2:

  所谓“环境资源商品化”就是赋予自然以经济价值,并将环境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将环境转化成像其他商品那样也可以进行分析的产品。只要在经济决策中赋予环境适当的价值,环境就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这种观点认为,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资源环境没有被视为“商品”,没有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造成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自然和环境应被赋予经济的价值

  B. 环境是当今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元素

  C. 环境资源商品化可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

  D. 生态问题的出现与资源环境未被视为与“商品”有关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行测技巧 总结梳理

编辑:中政行测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知识体系总结梳理

下一篇: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真题精解(附几个片段阅读复习备考的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