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料首页 > 答题技巧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真题精解(附几个片段阅读复习备考的问题解答)

时间:05-04|来源:步知资讯|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今天我们深度探讨一下片段阅读,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跟着我一起,与片段阅读来一次深入的对话,彻底了解她,征服她。

  接下来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先聊聊真题卷的20个题目,第二部分是解答大家对于片段的那几个终极困惑。文章真的很长,能真正好好看完的都很棒!

第一部分

  照例,先来看后台统计到的正确率数据:

微信图片_20190504152133.jpg

  正确率在50%以下的达6题之多,说明这20个题想拿不容易。

  例题1: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让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他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目前旨在帮助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冰桶挑战”项目,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

  B. 要弱化明星在慈善中的作用

  C. 要把握慈善娱乐化的分寸

  D. 应适时预防“超限效应”

  【解析】

  文段先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对此进行总结,得出“超限效应”的内涵。接下来引出“冰桶挑战”的话题,认为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超限效应”,尾句进一步补充说明,“要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题目让我们准确概括这段文字,但其实这段文字有明显的中心句,即倒数第二句,与这一句最接近的就是答案。

  A项综合了最后两句的意思,完整概括了作者的核心意思。

  这个题选C项的比较多,注意C项没有准确把握住这段话的核心话题是“冰桶挑战”。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认为“冰桶挑战”只是个例子,尾句才是中心句,作者是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要把握慈善娱乐化的分寸”。但是要注意一个细节:尾句的结尾是“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说明尾句的核心词还是“冰桶挑战”。最后两句话的核心话题都是“冰桶挑战”,说明它不是个例子,而就是作者要谈论的核心话题。

  例题2:

  当前,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智能化家居产品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电动窗帘或别墅防盗系统。从技术层面来说,一键控制、远程遥控、感应人体、自动开启这些电影里才出现的产品如今并非“高科技”,但由于价格昂贵等原因,智能家居并未普及。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智能化已成为家居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B目前技术上实现智能家居已无屏障

  C普及智能家居必须降低生产成本

  D智能家居的概念模糊影响其普及程度

  【解析】

  文段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智能化家居产品从技术上来说很成熟了;二是因为价格昂贵等原因,智能家居并未普及。

  A项,从文段中只知道还未普及,但是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判断。

  B项符合第一层意思,是答案。

  错选C的比较多,注意价格昂贵不一定就是因为生产成本高,决定一种产品价格的因素很多,除了生产成本,还有营销成本等。C项典型的利用我们思维上的“想当然”设置误区。

  D项,从文段中看不出来“智能家居概念模糊”。

  这个题并不难,但正确率反而比上一题低不少,足可见粗心的人很多,也说明细心是难得的品质。

  例题3:

  现代化学与炼金(炼丹)的相同点是从分子层面创造新事物,至于创造新元素其实是核物理学家的任务,由他们拿一些回旋加速机把新元素轰出来然后再填到元素周期表中作为化学家的胜利果实。古典炼金术实际上已经有了元素、原子这样的理念,但并不具备理性思维,例如中世纪的欧洲人认为,轻、重、干、湿是基本的物理性质,干而轻的是火,干而重的是土,湿而轻的是气,湿而重的是水,因此,任何物质均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元素按不同比例合成的结果,这与目前可知世界的观念显然不同,而同时期其它文明中对物质本质的认识同样也是介于神秘与理性之间。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现代化学理性思维的起点

  B. 物理学家如何创造新元素

  C. 古典炼金术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D. 可知世界中关于元素的各种观念

  【解析】

  文段总共就两句,首句先指出现代化学和炼金的相同点——都从分子层面创造新事物;第二句引出古典炼金术的缺陷——虽然已经有了元素、原子的理念,但不具备理性思维。言下之意,现代化学是具备理性思维的。所以按照正常的逻辑,下文应该谈论的是现代化学是怎么弥补古典炼金术的缺陷,开始具备理性思维的。A项与我们的推断相符。

  下文推断题,可以说是片段阅读中最难讲的题型,因为不能直接从所给文字中直接找到答案。一涉及到推断,每个人可能就有每个人的思维、想法,有时候很难、纠正、说服。我觉得要比逻辑判断中的加强削弱题更容易出现争议。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做起来觉得挺简单的,但是正确率并不高,我其实挺好奇选其他答案的是怎么想的,欢迎留言交流。

  每种题型都有一些做题的窍门,比如下文推断题,我们可以通过结尾部分去“蒙”,因为结尾部分紧接下文,跟下文逻辑衔接是最紧密的,所以答案往往带有结尾部分的概念,比如这个题,通过“理性”,只有A项带“理性”。

第二部分

  关于片段,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有以下四个:

  第一,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有什么区别?

  第二,意图推断题什么时候向前推一步,什么时候不推?

  第三,考试时哪有时间去分析文段的结构?

  第四,老师,你讲的技巧我能听懂,但是为什么自己就是用不上去呢?

行测不知道怎么备考,题型深入了解,快点击风暴羚羊免费课程学起来!

  回答第一个问题:

  主旨,这个词我们从小学语文就经常用,但是你是否认真想过它的含义?主旨是“主要的旨意”,具体到片段阅读中,就是作者写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写作的意图、目的。所以主旨题和意图题是同一类题。

  从理论上来说,有“主旨句”的都属于主旨、意图题,没有主旨句,需要概括来归纳出主要内容的则可归为“内容概括题”。但是,命题人有时候是不严谨的,当然也可能是故意为难我们,有时候的提问显得比较随意。所以解题的关键不在于“问法”,而在于是否能读懂文段。

  回答第二个问题:

  大家口中的“向前推一步”,其实就是“选对策”。问“意在说明”“意在强调”“旨在说明”“旨在强调”的是不是都要选对策呢?

  答案是不一定,要看具体的题目。第一,如果文段中本来就给出了对策,对策就是作者表达的核心观点、写作的核心目的,那当然要选对策。第二,如果文段中没有给出对策,但介绍了存在的种种问题、或者表达出了作者深深的担忧、或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而选项中既有“介绍存在的问题”又有“提出对策”,选哪个呢?这时候关键看哪一项说的准确,不与文段矛盾,不违反基本的逻辑、法律、伦理。比如这个题:

  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 30%。作为牧业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 70% 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业对全球 825 个陆地生态区中的 306 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 1699 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B. 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C.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D. 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很多同学会选A,但是A项明显不科学,因为我们要吃肉啊,不能因为要保护环境就让我们少吃肉吧?再说,有些国家的经济就靠畜牧业,你不让人家发展畜牧业,这不是欺负人吗?事实上,完全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吃肉和保护环境的矛盾,我国就做的很好啊,比如改放牧变圈养。

  如果有一项是文段的内容,另一项是对策,两项都表述正确,这时候就得选对策了。比如这个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调查发现,59.3%的民众希望社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37.9%的民众期望能便捷地获取当地的公共文化信息。此外,能享受到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文化资源(27.5%)、能在校园、社区、企业或农村享受到流动公共文化服务(22.7%),也是人们较为普遍的诉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们的文化需求类型呈多元化的特征

  B.人们对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C.应为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D.文化事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个题就得选C。

  回答第三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很幼稚。任何能力都是平时训练出来的。平时能够快速分析,考试时也肯定能够快速分析。之所以担心考场上没时间分析,是因为你现在就不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做100个题,就能具备了。

  回答第四个问题:

  我去学习一项新的技能,一开始去运用也会有困难、慢。比如我刚开始学开车时,也是战战兢兢的,但是记清楚要领、程序,多练几次,很快就熟了。所以关键是梳理清楚技巧和解题思路,记熟,然后多练,自然就能又快又准了。没有一听就会一做全对的技巧!

相关推荐:

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真题精解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 行测技巧 总结梳理

编辑:中政行测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行测答题技巧:片段阅读真题精解

下一篇:答题技巧:行测逻辑填空真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