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大家更好进行复习备考,给大家梳理一些经典课后习题,今天的习题来自“基础篇:唤醒中小学知识-必须梳理的语法及阅读习惯-易混淆关联词辨析(点击查看详情)”。
题目(自己先做一做,再往下看):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唯一的大规模传播渠道,普通人也能成为主动的发声者,既可以______,更可以独家进行报道,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然而,有的人发出的却是噪声,甚至是不实之词、______,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抒己见 恶意中伤
B:众声喧哗 造谣生事
C:慷慨陈词 捕风捉影
D:集思广益 风言风语
解析:
第一空,文中提到“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唯一的大规模传播渠道”,表明普通人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更……又……”层层递进,写出普通人发声的三种方式,仅是对发声方式的客观描述,不含感情色彩。众声喧哗:大声说笑或叫喊,感情倾向略消极,排除。慷慨陈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过于激昂,排除。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主动的发声者,是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收集意见,排除集思广益。
带入验证第二空,第二空,与“不实之词”构成并列,且后果是“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即此处所填的词义是对他人带有攻击性或不好的影响,易挑起事端,“恶意中伤”符合文意。故答案为A。
这个题是2014年青海省考的真题,非常典型,有很多“坑”,一不小心就会选错。大家的讨论反映出很多典型的思维误区。
先看“啸遠”的观点,虽然对题目的分析很深入,但是,还是没有完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陷阱。针对他的疑问,回复如下:
1. 第一空确实要与“独家”对应,但不是只有集思广益能对应,各抒己见也对应,大家都不能发表意见,只有某一家可以,就成了独家报道。
2. 虽然注意到了词性,但这里其实是作者为了保持形式一致,故意省略,完整的应该是“恶语中伤之词”,我们平时写文章,也经常这么处理,显得格式上更整齐。
3. 横线前是顿号,要填的这个词,要跟不实之词词义、程度接近,甚至词义更重。风言风语有两种意思,一是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二是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程度没有恶意中伤重,填恶意中伤更好。中伤比讥讽更坏,更可恨。
很多小伙伴选了B。这也是难题的一个典型特征:错误选项的某一空看起来比答案更合适,但另外一空完全不行。
比如这个题,第二空确实要选“造谣生事”更符合日常的理解。但是第一空绝不能用“众声喧哗”,所以只能忍痛舍弃B项。做题时,注意一空一空确定、排除,一旦某一项因为某一空排除掉,分析其它空时,千万别再搭理它,否则脑袋就会乱。
再看“哎呀我滴神”和“刀耳”。
第二空前有个顿号。把“顿号”理解为“表示并列”并没有错,但是这个并列并不代表词义一样。两个词语之间用顿号,后一个词一般是对前一个词的补充,或者递进。语言表达是要遵循“简洁”原则的,如果两个词义是接近的,没必两个都用,严格来说是犯了“表意重复”的语病。从程度上来说,“恶意中伤”要比“不实之词”更重。而且,跟B项一样,第一空万万不可用“慷慨陈词”。
每年考试,各个题型都有一些难题。如果想考,必须能够做对其中几个题型的难题,这些题型,也就成为了你的强项。
编辑:中政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