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填空题目大多选自新闻评论,一般情况下,用词都是比较规范的,所以多读这样的文章,就会熟悉它的用词习惯,增强语感。
这跟人丑就要多读书是一样的道理!多看些好书,自然能够改变自身的气质。
先看看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题:
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化是对民族性的______和挑战。它要求我们既要从民族的角度进行思考,也要学会从全球的角度进行分析;既要进行纵向思维,在发展中传承历史经验,也要注重横向思维,在______中汲取他人之长。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化 交流
B. 排斥 沟通
C. 超越 比较
D. 吸纳 协商
看解析:
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语境提示可知,文段侧重于强调历史经验既要纵向的传承,也需要横向______,“ 交流”“ 沟通”“ 协商” 三个词语均无横纵之分,而“比较”具有鲜明的横向性,排除 A、 B、 D 三项。
再验证第一空,“ 超越” 可以与“ 挑战” 构成语义并列,用来表示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C。
其实这道题目并不难!
这个题有两个空,第二空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比较”最能体现“横向思维”以及“汲取他人之长”,我相信绝大部分小伙伴是能看出这一点的。
但是估计又因为觉得第一空选“超越”实在太不顺口,所以没选C。
当然,也有可能先分析了第一空,先排除了“超越”,再加上“沟通”“协商”符合语感,就没考虑“比较”了。
为什么第一空用“超越”更好呢?
有两个理由,一是从常识来说,聪明的国家(比如我大中国)是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从而超越自己,超越别国的,所以说超越更积极一些,追求更高一些。
二是后文有提示,“要求我们既要从民族的角度进行思考……,在____中汲取他人之长”,如果作者认为全球化是对民族性的“同化”或者“吸纳”,那还需要提出这么高的要求吗?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这些要求,结果肯定是会既超越自己,又超越其他国家的。所以只有“超越”才符合语境。
逻辑填空题目大多选自新闻评论,一般情况下,用词都是比较规范的,所以多读这样的文章,就会熟悉它的用词习惯,增强语感。这跟人丑就要多读书是一样的道理!多看些好书,自然能够改变自身的气质。
同时也能通过这些文章,增强对社会热点、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那么考试中遇到相关背景、话题的题目,就能更容易理解,阅读效率更高。
不过也要注意,命题人总会找到一些用词符合语境但又不符合语感的文段,比如这个题,这种题正确率往往偏低。
做题时,一是要利用对材料背景的了解,以及语感加快做题速度,同时注意“空格”的前后文,一旦遇到像这种“语感”与“语境”冲突的,能够立足语境,选出最贴合的词语。
备考期间,读一些稍微专业的书,一是能够拓展视野,增加知识,知识是阅读的基础;二是增强对“上下文的逻辑”把握能力。跟风暴羚羊学习答题技巧!
再做一题
在早已对漂亮假花、假树司空见惯的现代人眼里,干枯苍白的植物标本或许难有多少魅力可言。但在标本馆中,每一份看似不起眼的植物标本都代表着它在地球上的_____。它们虽然远离了阳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却在科学殿堂中_____了自己的生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历 重现
B. 同类 延续
C. 存在 超越
D. 物种 证明
解析:
这题要先知道关键词“标本”的辐射。所谓标本,即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所以说,每一份植物标本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类植物。“远离了阳光雨露,告别了生长的土地”,意味着植物的自然生命的结束,然而被制成标本之后,植物以另外一种形式得以保存,其生命在科学殿堂中得到了“延续”。第一空,植物标本代表植物经历明显不合适,可以说植物上的留下的痕迹展现了它的经历,而不能说植物标本代表它的经历。同样”存在“指实实在在的客观的在这里,这里不合题意。每一份植物标本代表它在地球上的”物种“不是很合适,物种的范围太广,而植物标本只能代表它这一个种类,所以这里说代表它在地球上的”同类“更合适。第二空,植物被做成了标本,意味着它在生理上已经“死亡”,但它同时又能够保持原貌、长久地保存下来,其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因此最优选项为B。
编辑:中政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