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知申论网

位置:资料首页 > 行测题库 > 历年真题 >

行测真题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典型例题精讲(19)

日期:07-01 阅读: T放大

1. 《大秦帝国》、《汉武大帝》、《雍正王朝》……一部部歌颂盛世之治的文艺作品引来无数目光,然而,那些极尽繁华的书写却难掩历史叙事的思想缺失。从政治文化视野看,“盛世情结”叙事往往过分认同人治文化与功利立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历史叙事作品缺乏思想
B. “盛世情结”作品的价值局限
C. 文艺作品应该抛开功利立场
D. 歌颂盛世的作品需重新审视

解析: 本题考查意图推断。材料的重点在转折词“然而”之后,“那些极尽繁华的书写却难掩历史叙事的思想缺失。从政治文化视野看,‘盛世情结’叙事往往过分认同人 治文化与功利立场”有缺失,过分注重某些领域,这就对应局限性,B正确。A项“历史叙事作品”是偷换概念。C项属于推断过度,文中出现“过分认同人治文化 与功利立场”但这并不代表作者要完全抛弃这种立场。D项表述过于宽泛,未能切中作者意图。故选择B。

2. 不论动机多么伟大,不论出于多么善良的心地,想要改变一个人,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孩子,都是徒然的,如果他并不能理解这种改变。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A. 人是很难改变的,无论他怎样努力
B. 没有善良的动机就不能使人改变
C. 孩子和成人一样不容易改变
D. 只有当人自己想改变时他才会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是无论动机怎样,想要改变一个人的前提条件是这个人理解,想要改变,他才会改变,所以D正确。A项过于绝对;B项即使有 善良的动机,但是不能理解改变,人也不能改变;D项文段论述的重点不在于孩子和成人,而在于人对于改变的理解。故本题选择D。

3.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 它竟然等了100年。100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太阳的光辉,用根汲取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等待着,等待着100年后 生命绽放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身心俱疲时的眼前一亮。 以下最适合做上文题目的一项是( )。
A. 美丽的坚持
B. 沉默的力量
C. 百年的等待
D. 迟到的辉煌
 
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选用。我们先看文段的主要内容,过程是等待了百年,最后的结果是迎来了美丽绽放的一刻,说明这百年的等待是一种为了美丽而付出的坚持,因此选 择A。此题容易错选C项。但C项只谈到了等待,未体现出更深层次的意义。B、D两项的标题侧重点错误。故最优答案是A。

4. 门窗都为木质,有的粗糙一些,有的很精致,尤其是窗子,雕成各种图案,有菱形、圆形、方形,还有其它各种变形,各具特色。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
A. 有的门粗糙一些,但窗子都很精致。
B. 门是粗糙的,窗子是精致的。
C. 门很粗糙,但有些窗子很精致。
D. 门和窗都有粗糙的。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理解。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门窗的材质,形状等。从文中“门窗都为木质,有的粗糙一些”得出D选项。A项扩大范围,文段强调的是“有的 很精致”,而非全部;B和C两项也是扩大范围,从“门窗都为木质,有的粗糙一些,有的很精致”可以看出。故本题选择D。

5. 按重复钮时,录像机的多功能显示屏上将出现“R”标记,放像将开始,当磁带到达录像部分的终点时,将自动倒带到起始点,然后重新开始放像。该过程将反复进行。 从这段话中可知,当按录像机重复钮时( )。
A. 磁带将自动倒回到起始点,然后开始放像。
B. 磁带将从头至尾反复运转。
C. 磁带将开始放像,直到放至磁带终点,倒回重放。
D. 磁带将开始放像,放至录像节目的终点,倒回重放。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理解。通过阅读文段可以知道“当按重复按钮时,放像将开始,当到达录像部分的终点时将自动倒带到起始点,然后重新开始放像”,即“磁带将开始 放像,放至录像节目的终点,倒回重放”。所以D正确。A和B项当按录像机按钮时,放像将开始,而不是倒回到起始点;D项偷换概念文段“当磁带到达录像部分 的终点时,将自动倒带到起始点”。故本题选择D。

6.并非所有的新兴产业都具有战略性,某些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成为战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具备战略产业部分条件且将来可能成长为战略产业的新 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扩散作用,既能提升其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能支撑和拉动国民财富的长期增长,其发展 主要由重大科技创新推动。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成为战略产业
B.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其他产业不具有渗透、扩散作用
C. 战略产业是由新兴产业发展起来的
D.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理解。原文最后一句话“战略性既能提升其他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能支撑和拉动国民财富的长期增长”,因此D项符合原文。A项错误, 文中是说“某些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成为战略产业”,只是可能而并非“就可以”。B项错误,文中只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扩散作 用”,至于其他产业具不具备渗透、扩散作用,并没有提。C项错误,文中并没有谈及战略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属于无中生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 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新的传播媒介也应运而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传统媒体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手机媒体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技术瓶颈尚 需突破,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但是手机由于具有巨量的用户群,必将在不远的未来迎来黄金发展期,进一步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 网络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B. 手机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C. 手机媒体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
D. 手机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通读全文,会发现全文是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即文段的主要内容。手机媒体虽然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但在不远的将来会迎来 黄金发展期。因此文段重点讨论的对象是手机媒体,并且描述了它的现状和未来,选择D。A项属于无中生有。B项中手机媒体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只是作者对未来 的预测,因此表述错误。C项只是转折之前的内容,并非原文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

8. 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常需要难以被满足,而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在给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用来解决民生问题的这些 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都是特定的,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如果条件不具备,人们的民生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民生问题在给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 就难以得到解决。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A. 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当需要难以被满足
B.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C. 民生问题的解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 民生问题需要特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来解决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而在历史条件下,这些手段和方法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因此文段重点讨论的是 历史条件的制约作用。最后一句话是反面论证,“如果条件不具备”会出现什么情况,反过来证明了文段重点讨论的是历史条件的重要性。因此C项正确。A项只是 民生问题产生的根源,非中心论点;B项主体错误;D项只是表面的手段和方法,不是根本的制约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

9. 面对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恐慌心理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经验显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许多损失可能不是事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的过度恐慌导致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产生恐慌心理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常反应
B.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人们的损失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C. 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其实不必慌张
D. 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应尽量保持稳定的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意图推断。本段文字言内之意的重点在转折词“但是”之后,“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接下来“经验显示” 引出的是具体的例子,解释或者补充说明作者所强调的重点。既然过度恐慌常会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就是呼吁大家在突发事件中应该保持镇 定。因此选择D。A项只是转折前一分句的复述;B项过度推断,文中只说了“过度的恐慌反应”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并不能推出损失往往都是人们自己造成 的;C项也属于错误推断,在突发时间面前恐慌是人的本能反应,只要不过度,作者并没有否定这种心理反应。故正确答案为D。

10. 英国的心理学家对一个占星学院中3000多名大学生进行性格测试,发现受访者性格竟然与其所在星座代表的性格非常相似;而在之后的针对2000名从未接触 过星座学说的小学生的测试中,心理学家发现受访者的性格与星座并没有太大联系。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知识结构决定人的性格
B. 心理暗示影响人的性格
C. 星座学说没有价值
D. 小学生比大学生更诚实

解析: 本题考查意图推断。通过对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对比分析结果可看出,受访者性格是否与星座直接存在联系取决于受访者对星座知识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占星学院的大 学生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而小学生未接触过星座学说,不存在任何心理暗示。B符合。A项“决定”一词过于绝对;C项和D项属于无关选项,文段并未讨论星座 学的价值,也无从体现小学生和大学生哪个群体更诚实。故本题选B。

想看看自己水平如何?可以登陆注册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练习

    (责任编辑:中政行测)

    大家都喜欢

    今日推荐

    X
    ≡ 2023国考
    ≡ 行测资料
    ≡ 申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