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我国某“城调队”的一份调查显示,“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中,与父母或岳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达55%以上;相比“70年代”的已婚青年夫妇,这一比例上升了22%。由此看来,“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更难以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上文的结论最可能基于下列哪项假设?
A. “80后”的青年夫妇更喜欢过二人世界的生活
B. “80后”的有些青年夫妇不愿意由双方的父母来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不愿与双方父母共同生活
C. “80后”的青年夫妇只要能够独立生活,就不会选择与双方父母亲共同生活
D. 有些“80后”的青年夫妇因工作压力大而不想要孩子
解析: 前提假设型题目。题干由“80后”已婚青年夫妇与父母或岳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比例上升推断出“80后”的已婚青年夫妇更难以承受独立生活的压力。这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A项为无关项,B项为削弱项,C项连接题干双方,D项为无关项。故答案为C。
2、公司召开一个重要会议,小张又迟到了。公司王经理批评他说:“小张,你为什么又迟到啦?”小张解释说:“因为来晚了,所以迟到了。”以下哪项陈述正确描述了上文推论中的错误?
A. 使用了一种原则上既不能证明为真也不能证明为假的前提
B. 把对一类事物中的个别种类断定为真的结论推广到这类事物的所有种类
C. 使用了一种强词夺理的说法
D. 把所需要做出解释的现象本身作为对那种现象的一种解释
解析: 评价型题目。小张的解释是把所需要做出解释的想象本身作为对那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故答案为D。
3、大学生在大学里要学习很多知识,小王是一名大学生,所以他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以下哪项论证展示的推理错误与上述论证中的最相似?
A. 水果中含有各种丰富的维生素,苹果是一种水果,所以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 所有的老员工都是优秀的,李刚是新来的员工,所以李刚不是优秀员工
C. 某高校学报的编辑不但要组织和编辑稿件,自己也写了许多学术方面的文章,老郑是该学报的一名编辑,所以他也写过许多学术方面的文章
D. 这所大学的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小赵是这所大学的一名学生,所以她的学习成绩很好
解析: 题干中两个“大学生”概念并不一样,“小王是一名大学生”的“大学生”是一个个体概念,另一个“大学生”概念是一个集合概念,二者不等同,因此不能递推。同理,A选项中的两个“水果”概念也不等同,前一个“水果”是集合概念,后一个“水果”是个体概念。B项中有否定推理,与题干结构不一致,排除;C、D选项中“某高校学报的编辑”和“这所大学的有些学生”都是特称,题干中“大学生”是全称概念,因此结构也不一致,所以排除。故答案为A。
4、不可能所有的江西人都喜欢辣椒。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最为接近?
A. 必然有的江西人不喜欢吃辣椒
B. 可能所有的江西人都喜欢吃辣椒
C. 必然所有的江西人都喜欢吃辣椒
D. 可能有的江西人会吃辣椒
解析: 翻译推理型题目。不可能等价于必然非,故“不可能所有的江西人都喜欢吃辣椒”等价于“必然有的江西人不喜欢吃辣椒”。故答案为A。
5、所有与甲流患者接触的人都被隔离了,所有被隔离的人都与小王接触过。如果以上命题是真的,以下哪个命题也是真的?
A. 小王是甲流患者
B. 小王不是非甲流患者
C. 可能有人没有接触过甲流患者,但接触过小王
D. 所有甲流患者都与小王接触过
解析: 翻译推理型题目。考查直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题干推理是:所有S都是P,所有P都是R。由此能推出所有S都是R,即所有与甲流患者接触的人都与小王接触过。由此不能推出小王是否是甲流患者,A、B项不能确定真假;“与甲流患者接触的人”包含于“与小王接触过的人”,二者可能为真包含于关系,则可能有人没有接触过甲流患者,但接触过小王,即C项正确;D项不能推出。故答案选C。
6、某天五个朋友聚会,其中一个人历数喝酒对身体的危害,并热心地劝告大家戒酒。他逐个询问说:“你现在戒酒了吗?”四个人的回答各不同。请根据他们的回答,判断这四个人当中,谁没有违反这个推理隐含的前提:
A. 我正准备戒酒
B. 我已经戒酒啦
C. 我从来不喝酒
D. 我特别喜欢喝酒
解析: 前提假设型题目。问“你现在戒酒了吗”隐含的前提条件是这个人现在还在喝酒。A项很容得出,现在仍喝酒;B项已经戒掉,说明现在已经不喝酒了;C项从来不喝酒,违反现在喝酒这一前提;D项只能说明喜欢喝酒,不能推出现在是否还喝酒。故选A。
7、十六世纪英国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货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就是格雷欣法则,是一种“优败劣胜”的自然与社会现象。以下哪种现象如果为真,最符合以上的结论:
A. 猴群中强者为王
B. 山寨手机在手机市场上流行一时
C. 优秀的文学作品大多是能够广为流传的
D. 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总是容易脱颖而出
解析: 本题类似于定义判断题目,题干首先解释了劣币把良币赶出市场这一“优败劣胜”的自然社会现象,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该现象的一个。A、C、D三项都是强者为王,优胜劣汰的现象,与题干中的现象相反,不符合题干结论;B项山寨手机淘汰了优秀的正牌手机,属于优败劣胜的现象,符合结论。因此,答案选B。
8、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与疾病作斗争,各种疾病中最容易让人产生恐慌的是大范围传染性疾病。短短几年来,人们充分见识了重大疫情的威胁。特别是这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所以说,人类与传染病斗争未有穷期。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支持以上的结论?
A. 新发传染病大都是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以新的传染病基本无效
B. 病毒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C. 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变异
D. 人定胜天,历史上曾有过的多次灾难性疾病最终都被人类打败了
解析: 加强支持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未有穷期”,D项说的是人类可以打败疾病,与结论的意思相反。故答案为D。
9、三个好朋友“五一”节准备外出游玩,他们对出行方式的态度如下:王某要坐车,什么车都可以;李某可以不坐车,要坐就坐公交车;张某可以不坐车,要坐就坐出租车。如果他们根据自己的态度,对以下意见表示自己的看法:不坐车;坐公交车,坐出租车。根据以下资料,以下哪项是不可能成立的?
A. 有一个人同意全部意见
B. 每个意见至少有两个人同意
C. 王某和李某都同意坐公交车
D. 张某同意不坐车和坐出租车
解析: 可以将题干内容归纳如下:王:坐公交车或坐出租车;李:不坐车或者坐公交车;张:不坐车或者坐出租车。由此可见,同意不坐车的是李张,同意坐公交车的是王李,同意坐出租车的是王张。即每个意见有两个人同意。B、C、D三项都是可能的,只有A项是错误的。故答案选A。
10、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加速城市化,以城市化为杠杆,撬动内需增长,不失为一个应骊金融危机的积极选择。并提出可以借鉴的“破窗理论”:当一扇窗户被告打破以后,主人自然要购置新玻璃,这就是间接促进了玻璃厂的扩大再生产,从而拉动了经济发展。因此说,城市化是加速经济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的理论和观点?
A. 有官员声称,中央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
B. 有学者论证,只有加速城市化,才能使中国经济摆脱长期陷于谷底的
C. 有市民认为,仅仅加速城市建设不是提升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好办法
D. 有开必商认为,城市化就应该加速房地产开发
解析: 题干结论是城市化是撬动内需增长的一项积极举措。C项直接反驳了结论,认为城市化不能提升老百姓消费水平,加速内需增长的好办法。A为无关项;B是支持项;D是无关项。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