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料首页 > 行测题库 > 历年真题 >

行测真题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典型例题精讲(39)

时间:11-05|来源:行测|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1. 公众层面的现象与专业层面的表现,看似相距甚远,实则紧密相连。不从事专业研究的社会公众固然不会参与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但实际上,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离开了这个群众基础,即使我们凭借少数科技精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也很难持续不断地推动创新,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B. 科技发展是公民科学素养的“软实力”
C. 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
D. 科技的发展依赖于公众素养的同步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材料首先引出论述话题,公众层面的现象和专业层面的表现紧密相连,第二句,通过转折词“但实际上”来引导的主要观点“公众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即强调公众素养和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文段的主旨句。后面继续阐述公众素养这个群众基础的重要性。根据主题一致法,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故本题答案为D。

2. 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照顾弱势群体,而其他公共政策如果以未缴纳税为由损害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不仅会使税收区别对待政策失去本来的意义,还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该提高起征点以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更新观念,把税收作为公民的一种奉献而不是一种交换条件。只有这样,照顾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税收政策才会起到真正作用。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A. 如果以税收扣缴情况作为区别对待人群的先决条件,就会使弱势群体失去更多权益
B. 个人所得税政策提高起征点后,容易形成更大的社会不公
C. 当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机制有所脱节时,就会引起社会的敏感反应
D. 个税政策的调整不应仅限于要提高起征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意图推断。文段第一句谈到了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本意是好的,但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紧接着第二句以结论词“因此”引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一方面是提高个税起征点保护低收入群体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要更新观念。对应四个选项,只有D选项概括了文段所提的具体对策,前半句是对文段中第一项对策的同意替换,后半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政策的制定实施方面应该更新观念。故正确选项为D。

3. 哲学家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上午和下午感受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试和社会调整。沿着这种思路,哲学家赵汀阳就认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宣传(比如消费广告刺激了大家的无限欲望),造就了“难以满足”的欲望。另一些心理学者说,很多幸福感就流失在“对比”之中,就如调查所验证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收入是否“充足”。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幸福的感觉因人而异,需要个人自我调适
B.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有利于获得幸福感
C. 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期望
D.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一开始引用哲学家的话,引出本文段讨论的话题“幸福需要自我调试和社会调整”。接下来分别从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两个角度来谈论对幸福的理解。哲学家从自身难以满足的欲望来阐发幸福,强调的是幸福需要自我调试;心理学家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是否公平而非自身收入是否充足来阐发幸福,强调幸福需要社会调整。全面概括,D项对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进行根据,正确。A项表述片面,只是讨论的一个观点;B项的“心态”在文段中没有提及;C项表述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讲述幸福获取的途径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期望。故正确答案为D。

4. 随着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开始注重名和利,而学术则变成了谋取名利的工具。为了能够尽早地脱颖而出,有些学人甚至完全放弃学术之追求真理性认识的本然功能,将学术批判变成自我彰显的“噱头”,于是,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不难想象,当这种现象泛化为普遍之时,必将是学术死亡之日。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 当学术批判发展为普遍之时,将是学术死亡之日
B. 学术批判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转而演变成政治斗争的工具
C. 只有经过全面调查和研究,才能使批判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D. 唯有坚持真理取向的学术批判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繁荣

解析: 本题考查意图推断。文段首句首先给我们阐述了一种不良的学术背景,接着第二句说明了在这种背景下,学术批判存在一种为了批判而批判的问题,当这种问题不去纠正,学术研究也就迎来了死亡之日。也就是告诉我们,学术批判中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对应四个选项,只有D选项是文段中重点强调的。A项偷换概念,学术批判不能赞同于“专批名人、伟人,借助媒体虚造声势,以致钻进为批判而批判的死胡同”,B项和C项在文中都没有体现。故正确选项为D。

5. 《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也许是教育的惰性所致:读书人不需要思考和摸索,只需要单向填鸭式的学习和灌输,奉经典为准则,即可读书成才,成就教育的结果。如今,将经典中的糟粕删掉了事,只剩下与当今时代契合的部分,让孩子们重新仰视经典之为经典,这当然还是教育之惰性的延续,只不过把书多编辑一次罢了。以下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 《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的广泛流传正是教育惰性的体现
B. 对经典作品中的糟粕采用“删去了事”的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是一次失败的“拿来主义”。
C. 对《三字经》、《劝学诗》等经典作品应该取其精华,真正使之发扬光大。
D. 对经典作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教育届的败笔。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理解题。文段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成为经典的分析引出现今对经典中的糟粕的处理方式,由此可知文段的重心是“如今”引导的后半句,“对经典中的的糟粕进行简单的删减”,并没有进行任何有价值的改动,仍然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故作者的观点为B。A项表述对应首句,首句表述为“也许是教育的惰性所致”,说法不严谨;此外,文段强调的是“如今”引导的后半部分,而不是前半部分,A项偏离文段重心。C项表述同样偏离文段重心;D项填鸭式教学不是作者强调的重心,文段的重心在后半部分“经典的糟粕删除了事”,此外教育界的败笔用词也不当。故选B。

6. 动用公帑给低保户予以生活保障,过年过节给弱势群体送慰问金,都属于政策倾斜——某个人穷,某个群体生活有困难,很多时候不是其个人、某个群体造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倾斜恰恰是在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可是,反观“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予以加10分投档录取”,这种优惠取之于谁用之于谁呢?高层次人才子女有“不足”需要补吗?这种“补”所损害的其他人的子女,他们又何尝“有余”?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 高层次人才子女考试加分政策有损公平竞争
B. 政策倾向于弱势群体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真正体现
C. 政策可以倾斜,但在倾斜时不能有违公平正义
D. 政策倾斜要符合“损有余而补不足”、“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先对动用公帑给低促使户予以生活保险,过年过节给弱势群体送慰问金等属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倾斜予以肯定,由转折关联词“可是”通过反问的形式否定了有违公平的“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巴以加10分投档录取”的政策。故作者强调的不是前半部分政策倾斜的合理性,而是后半部分,政策倾斜的不合理性,即有违公平正义。全面概括,即政策可以倾斜,但以公平正义为前题。C项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A、B、D均是关于具体事件的阐述,不是文段的重心。故选C。

7. “先老”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意味着我们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变得昂贵了,意味着我们在丧失原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未富”则意味着,我们并不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得到足够显著的比较优势。因此,这个阶段就比较优势来说,我们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也可以不准确地说,我们面临着“比较优势真空”。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 “未富先老”的局面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B. 过去的发展方式会使我们丧失比较优势,不能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C. 中国面临的挑战,集中表现为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困境
D. “未富先老”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第一句说明我国目前“先老”的状况意味着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失去了比较优势,第二句用“未富”的状态说明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失去了比较优势。第三句“因此”引导的句子对前文进行了总结,结论就是在整体上来说我国失去了比较优势,即为的文段的重心。结合整个文段来看,B项“丧失比较优势”正确。故最优选项为B。

8. 语言到底是什么?假如它仅仅是交流工具,地球人都讲英语也就谈不上有啥危险。然而语言还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源泉。任何一种语言中都蕴藏着那个民族的智慧、技艺、信仰、风俗等丰富的内涵,一旦消亡,人类就会丧失对理解、认识和更新自我而言“不可替代的部分和瞬间”。一个语种的离去即是一种独一无二文明的死亡,只懂美式英语的人怕是难以理解这其中蕴含的悲恸和伤感。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
B. 英语成为地球上唯一的语言意味着文明的消亡
C.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种承载着文明形态
D. 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抛弃一个语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材料的主旨是通过一个设问句来引导的,即语言到底是什么?接下来论述语言在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语言消亡带来的伤害。语言还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源泉,概括来说,主旨句强调语言是一种文化。C项点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段主旨的替换,为正确选修。A项的遗传密码没有在文中体现。B项,文中只在第一句假设论述中提到了英语,并不是文段的主体。D项“抛弃”在文中无法体现。故选C。

9. 古人说过,“读书当用三余”。其中一“余”便是“岁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有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鲁迅过年时最喜欢上书市购书。他的日记载有:1913年春节,他曾四去书市购书60册;1915年正月初二“补春节休息,买《说文系统第一图》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厂买石印《王荆公百家唐诗选》一部六本”。鲁迅买书都是要读的,这也是他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深层涵义是:
A. 读书可以给人们的心灵以温暖、快乐和充实
B. 春节长假最适合读书
C. 古代人喜欢读书过年
D. 读书过年,更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品味

解析: 本题考查意图推断。文段第一句提出了话题“岁余”也即年末、过年。后面分别列举了才子文征明过年时读书、鲁迅过年买书读书这两件事。所以结合整个文段来看,文段一共两个核心信息:过年、读书。根据主题的一致性,排除A项;C项只提到了古人,而显然文段中还提到了鲁迅;最后比较剩下的B和D项,B项“最适合”在文中没有体现,而D项的“读书过年”这种方式与文段主题一致,且表述正确。故最优选项为D。

10. 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下,都存在着学生资质差异的问题。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面向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相应的机会。但是,面对高考升学,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遴选机制,我们常常是无奈地叹息。因此,天才对教育惟一可说的话,是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现在的教育体制忽视了学生的资质差异,不利于天才的培养
B. 理想的教育体制应该一视同仁,给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
C.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人才遴选机制下,人们更多地表现出无奈
D. 现行教育体制在竭力挣扎却又难以走出误区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第一句提出教育体制应该考虑学生的资质差异情况,对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机会。第二句转折词“但是”之后强调现实情况却是,教育遴选机制非常单一,忽视了资质差异的情况。最后一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的意思是,教育要考虑到资质差异问题,对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机会。概括起来,A为答案。B项和C项只是对原文一个方面的理解,D项竭力挣扎从文中无法得出。故最优选项为A。

想看看自己水平如何?可以登陆注册中政行测在线备考平台学习
登陆注册步知公考社区,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
文章关键词:  

编辑:行测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我国将着手研究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以避免异地参保者因无法拿到养老金而选择退保问

下一篇:拉丁美洲曾深受西方殖民主义之害,这形成了拉美人民在苦难中反思和抗争的传统,并铸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