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总题量为120道,题型专项与往年保持一致。总体来看今年的真题呈现出如下亮点:(以下真题均来源于网络,由网友提供)
亮点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语不惊人誓不休
言语理解与表达向来注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下面的文段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大大地改变了一个人的处境,这一定要成为广大有志成“公”者的学习材料。大家不仅要学会如何做题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学到更为实用的知识,充分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题1】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位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最适合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幸运的乞丐 B.温暖的冬天
C.春天的收获 D.诗歌的妙用
【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了一个乞丐在一位诗人的帮助下得到更多帮助的故事,其中关键之处就在于诗人写的那句诗引起了大家更深的感触和同情之心。因此这表明诗歌发挥了神奇的作用。D项最符合文段表达的主要意思,契合主题。A、B、C三项均与文段无太大关系。因此本题选D。
亮点二:数学运算多种题型结合考查,增大题目难度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部分共15道题,全部为数学运算,出现了多种知识点结合考查的题目,难度加大。这就要求考生对各种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要熟练运用,逐步分解,化繁为简。
亮点三:定义判断主要考查单定义,涉及学科跨度大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定义判断部分共考查10题,主要考查单定义,定义概念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涵盖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等。要求考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知识,但难度不是太大,需要考生紧扣定义。
【例题2】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个体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其情感和观念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而形成某种期望,并由该期望对情境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亦称期待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A.从小顽劣的罗尔斯在一次调皮捣蛋后出乎意料地听到老师对他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从此以此为信念,长大后成为纽约州州长
B.玛莎从小学习刻苦努力但成绩平平,面对老师和同学们不认可的目光,她不予理睬奋起直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可塑之材,并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C.韦尔奇告诉每个团队成员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构想,并激励他们完成构想,实现目标,最终他们共同推动了企业经营的巨大发展
D.助手贝特因经营失误导致公司损失巨大,总裁却对他说“全靠你处置有方,保全了部分投资”,贝特后来成为公司屡创佳绩的中坚人物
【答案】B。
【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受到他人的影响产生期望,并由期望对情境产生实际效果。A、C、D三项均体现了受他人的影响和暗示产生期望,只有B项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并未使个体产生期望,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故答案选B。
亮点四:类比推理注重词项间关系的考查,涉及题型全面
2015河南公务员行测考试的类比推理部分共考查5题,与上年保持一致,其中两词型、三词型和对当型均有涉及,考查题量为2题、2题、1题。试题注重考查类比推理常见的词项间关系,难度适中。
亮点五:常识判断考查形式多样
常识判断的考查内容不再是“开门见山”式的直接提问,而是通过材料、图片、学科融合等形式将问题引出来,不仅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等综合能力,对考生的要求更高。
【例题】马基雅维利的法律思想颇有几分中国古代儒家的民本主义色彩。在《君主论》一书中,他强调说“君主统治稳固的基本条件就是他的臣民不憎恨他”,“君主最坚固的堡垒就是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支持是挫败阴谋的保障”。关于君主如何赢得人民的支持,马基雅维利言简意赅地指出:“只要不对公民或臣民的财产妻女打主意就行了。至关重要的是,不要妄动别人的财产。”
从材料可看出,马基雅维利思想与下列儒家思想表述最接近的一项是:
A.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良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也
C.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D.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答案】C。
【解析】选项的大意为“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就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积聚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与材料中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想接近。故本题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