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丰富,在中国仅次于长江,其余均正确。故选A。
2.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不是数据安全技术的范畴。故答案为B。
3. 解析: 本题属于时事常识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2010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故答案为B。
4.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项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B项出自杜甫的《梦李白二首》,C项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项出自杜牧《遣怀》,更有名的是后两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故本题选D。
5. 解析: 本题考查时事常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六项重点任务,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故答案为D。
6.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辨析。苦恼:痛苦烦恼。 怅惘:惆怅迷惘。 劳神:耗费精神。 难断:很难判断。根据语境可知,是要判定谁是第一,所以填入难断最为恰当,故答案为D。
7.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第一空,根据“甚至错误”可知,这里填入的是比错误语义稍轻一点的负面评价词语,结合这里的主体是“分析、理解”,偏差最恰当,争论、异议和意见都不宜和理解搭配。第二空,弱点显然不能用阿里形容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一般形容的是人或物,B错误。第三空,越严谨越容易出现错误,显然不合逻辑,A错误;科学研究没有真实不真实之说,D不正确。许多分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和前沿的科学研究均是惯用搭配。故答案为C。
8. 解析: 本题属于虚词辨析题。把整篇文段看过之后,就能发现这篇文段是以口语为主的,所以可以先将最后一个字是书面语“则”的C项排除。根据”“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可见有些同志对于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所以A项认为这些同志不知道这一点,是错误的,排除。B项和D项的差别第三空与前句的关系,分析题干,“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与前面的“懂得”和“知道”意义一致,没有假设也不是转折,所以应该填入“而且”,之后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出现冲突的时候,一些同志的做法则有些不一致,第四空应填入转折词。故答案为B。
9.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A项,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项,清规戒律:清规——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C项,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一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项,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①形容衣服破烂;②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故答案为D。
10. 解析: 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水涨船高”是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相形见绌”是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如影随形”是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随波逐流”是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文段主要强调煤炭价格会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而上涨,“水涨船高”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
11.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贻误时机属固定搭配,且“贻误”一词在语体色彩方面也与题干风格相符,贻误指错误遗留下去是指受到坏的影响,多用于形容重大事件;而由文段中“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可知事件意义重大,所以选择“贻误”恰当。耽误的是具体时间而不是时机,痛失在感情色彩上过重,而且一般表述的感情色彩为痛失良机;错过时机只是客观阐述”错过“,与”选错了“的后果的紧密联系度不如贻误时机强。故答案为D。
12.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辨析。在做此题时,可以使用排除法。在形容文字时,一般用“精”,有准确之意;意蕴即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一般说意义深远,故用“深”来形容“意蕴”,故排除B、C;而形容风格,一般使用的是“新”,而不是“巧”,排除选项B。故答案为A。
13.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完整”指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完备”指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完善”指完备美好;“完美”指没有缺点。很显然,文段强调的是结果的全面和完整性,因此应该用“完整”。故答案为A。
14.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堵车可以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文段“但在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可知,A选项是文段表达的意思。B、D项表达片面。C项文中并没有涉及,无从得知。故答案为A。
15.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桐城派”所不可及处。说明开始喜欢桐城派,不喜欢六朝,后来对六朝了解的多了,发现六朝文也有为“桐城派”所不可及处。同理第二个例子也是这样,对宋诗了解多了,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唐诗没有的风味。故答案为D。
16. 解析: 本题考查意图推断。文段开头提出“阅读”带来的愉悦,转折之后讲到现状“过度重视物质生活而看不起精神生活……”过分重视实用主义,过分强调阅读效果,而忽略“精神需求”。由此可知,选项B与文段的主要意图最为吻合。A选项具有迷惑性,但是深入思考只是其中之一,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C选项和文段重点无关,排除。D项与文段论述的主题“阅读”不一致。故正确答案为B。
17. 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推断题。文段尾句提到受众的兴趣发生变化,使电视人夜不能寐,也就是文末的话题落脚点在“受众的趣味和电视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接下来应该围绕这一话题展开,C正确。A、D项只强调了受众,显然不正确。考生很容易误选B,但根据文段的倒数第二句“电视内容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说明电视制作者的地位从主动转为被动,因此电视制作人不能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只能被动地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故答案选C。
18.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由原文“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可得,活性氧一般生存于细胞之中,故D项中的“活性氧中细胞含量过多”错误,应该是“细胞中的活性氧含量过多”。故答案为D。
19.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通读全文,可知文章主要讲述了通俗历史需要发展变化的方向。A项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属于以偏概全,D项属于对原文内容的推理。故答案为B。
20.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显然A项表述不符,他们明明知道却“冒着病痛去拜了菩萨”,因此他们知道迷信是不应该的。故答案为A。
21. 解析: 本题属于比例与配置问题。设从第一个洗澡开始计时: 由题干可知,热水器每分钟实际放水:7.2-2=5.2升;每人洗浴用时:72/7.2=10分钟;每人洗浴实际放水:5.2*10=52升,两个洗浴者之间停顿时间进水:2*2=4升;该热水器一次可供4人洗浴。故答案为B。
22. 解析: 设原有酒精X克,则有:(X+500)/2+500=1200,解得X=900。故答案为D。
23. 解析: 本题考查年龄问题。解法1:列方程。根据题意可得:甲+乙=丙+70;甲=乙+1;甲=2丙+13 ,解得:甲= 43,乙=42,丙=15, 乙+丙=57。故答案为C。 解法2:利用整除特性快速求解。根据“甲比乙大1岁,比丙的2倍还多13岁”可知:乙比丙的2倍还多(13-1=12)岁,那么,若设丙为x,则乙=2x+12,两者之和=3x+12=3(x+4),肯定是3的倍数,而四个选项只有C是3的倍数,故答案为C。
24. 解析: 烧了18吨,剩下16吨,则烧了的比剩下的多(18-16)÷16=1/8。故答案为A。
25.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相遇时间。由于两人恰好在中点相遇,因此李军的平均速度也为每小时5千米。“5”就是几个连续奇数的中间数。因为5是1,3,5,7,9这五个连续奇数的中间数,所以,从出发到相遇经过了5小时。甲、乙两地距离为5×5×2=50(千米)。故答案为A。